地铁防水强推标准化
为规范地铁防水施工,确保轨道交通地下防水工程质量,减少或杜绝地铁渗漏,确保地铁运营安全,市建委发布《轨道交通地下防水技术规程》,以对地铁防水工程进行合理设计、适当选材、规范施工及验收,并于11月1日实施。
新材料、新工艺刷新轨道工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本《规程》主要编制单位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、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、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特别成立了编写小组,邀请负责全国多条地铁线路防水设计、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防水专家亲自执笔。初稿完成后,还组织了调查研究,完成了征求意见稿,向设计、施工、研发、监理等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广泛征求意见,经修改完善后形成了送审稿。
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《规程》的编制是在认真总结北京市地铁防水工程实践经验,吸取国外先进防水技术,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、修改而成。主要规范了地下车站防水工程、区间隧道防水工程以及盾构法隧道防水工程的设计、材料选择、施工工艺、细部构造处理等。规程的编制将起到指导轨道交通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的作用,解决了目前轨道交通地下防水工程选材混乱、施工不规范、无依据的问题。
本规程实施后,将提高防水工程人员的素质,减少地铁渗漏,为提高北京地铁防水工程质量起到积极作用。在保证地铁防水工程质量的前提下,才能确保地铁的运营安全。
以防为主 刚柔相济编制工作中,根据北京市地下轨道交通的现状,从实际出发,经过在施工程的调研、考察,确定该规程的编制原则为“以防为主,刚柔相济,多道设防,因地制宜,综合治理”。规程出台后要求北京市轨道交通地下防水工程的设计、施工应采用经过多年实践检验,质量可靠的防水材料,行之有效的施工新技术、新工艺,以实现“百年大计,质量第一”,造福子孙后代为指导思想来完成该规程的编写任务。
该规程中所选用防水材料注重与国家产业政策一致,并符合我国建筑防水行业“十一五”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,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《关于发布建设事业“十一五”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(第一批)的公告》中相关防水材料的要求。规程中的施工工艺则尽量采用先进技术,以提高本市防水技术水平。
强推结构表面无湿渍为保证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安全,杜绝隐患,《规程》3.1.9条特别推出强制性内容,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:
一是地下车站和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,不允许渗水,结构表面无湿渍;二是区间隧道及联络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,顶部不允许滴漏,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,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‰,任意100㎡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,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.2㎡。其中,隧道工程平均渗漏水量不应大于0.05L/㎡·d,任意100㎡防水面积的渗漏水量不大于0.15L/㎡·d。
相关负责人表示,本规程实施后,要求在北京市地区轨道交通防水工程中认真贯彻执行,以确保地铁不渗漏。实施中将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,请建设、设计、监理、施工等相关人员参加。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,逐步提高轨道交通工程防水技术水平,真正确保轨道交通正常、安全运营。

手 机:(0)18962087188
电 话:0515-88414665
传 真:0515-88417808
联系人:王 封
邮 箱:jsxdgk@163.com
网 址:www.jsxdgk.org.cn
